【曙輝專題】千呼萬喚始出來──聖方濟各大學

採訪/撰文/攝影: 李明佑(香港樹仁大學) 林建忠(珠海學院)

自1971年教區首次提出在港設立大學後,一直只聞樓梯響,數十年後,香港第一家天主教大學的創立總算是有了眉目。首家香港天主教大學,將由有相當豐富辦學經驗的香港明愛營辦明愛自一九五三年創立以來,對香港社會作出不少貢獻,從醫療、款待、以至教育服務,有不少香港人受益。教育服務為明愛核心服務之一,明愛雖未辦過正式的大學,但其屬下卻有兩所專上學院,

明愛專上學院(前稱明愛徐誠斌書院)及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為年青人及社會人士提供另類進修及就業機會。

圖片9:將軍澳工地-1024x682

明愛現時屬下兩所專上學院為明愛專上學院(前稱明愛徐誠斌書院)及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兩校分別創立於1971及1985年。

 

 

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早於1971創立,為不少香港人所熟悉。明愛的徐誠斌書院(現稱明愛專上學院)亦有相當歷史,早於1985年已經創立,葛民輝及林海峰都是是白英奇的校友。
明愛以這兩所已經創校多年的學校為基礎,創立天主教大學。
明愛一直在為聖方濟各大學的創立鋪路,2007年起,兩校行政合一,隨後開始合拼非學術部門。2009年白英奇為於紅磡的舊校關閉,遷至將軍澳。

徐誠斌書院爭取白英奇學校毗鄰用地成功,兩校將會合併,白英奇現有校舍和徐誠斌建設中的新校合將成為構思中的天主教大學──聖方濟各大學。
新校舍預計2016年9月落成及啟用,將為專上學院提供完善教學設施,以及為創辦香港天主教大學提供重要硬件配套。
外國的天主教大學往往被認為是人文氣息較濃,明愛亦表示更注重學生品德方面的培育。
「我地希望培養一個『人』,唔係太緊張錢。」明愛專上學院校長關清平教授接受採訪時指出,現代社會金錢掛帥,經濟利益為先,往往忽視人的價值及人生意義。
如此,天主教大學重德育,重人文的風格或能香港眾多大學中別樹一幟。明愛表示希望透過加入「批判思考」、「宗教與人生」等課程,使學生明白人性的尊貴,能誠實地面對生活,對工作有熱誠及培養其關懷社會。「我地希望培養學生既關懷他人既態度」,學院鼓勵年輕的學生做義工,當中不少服務更是課程要求,期望學生不只追求物質上的快樂,讓他們學會「以愛締造希望」。

明愛專上學院提供多個學士、副學士及高球文憑課程,每年吸引不少學生報讀。

今天香港學位數量與不少鄰近地區比較仍然較少,關教授強調,明愛建立學院目的是提供更多進修機會。
「我地比較專業導向」,讓草根階層「爬社會階梯」,透過專上教育讓年青一代有一技傍身,利用專業認證力爭上游。
因此學院課程多為職業導向,主要著重實務訓練,較少學術研究,希望學生可以畢業後馬上就業,故此短期內不會開辦神學範疇課程。

圖片4:關教授-1024x682
校長關清平教授坦言,資金是成立天主教大學一大難題

 

最大難題 人財兩缺

「最難都係錢!」關教授苦笑道,資金是聖方濟各大學最大難題。籌備過程中學院得到不少熱心人士協助。關教授訪問中再三多謝關教授直言,現時成立天主教大學支出龐大,單是一個學士學位學術評審便需要四十萬元。

他認為,未來大學需要作全面發展,最少需要10 億作發展基金,縱使湯漢樞機、楊明章輔理主教及閻德龍神父等教會高層已四出奔波,到堂區及不同機構募捐,距離籌款目標仍有一段距離。
資金不足,校舍的興建亦十分困難。起初興建新校舍時,降低成本的折衷方法之一是翻新中學校舍。

「當時有構思過將中學校舍改裝重建,但擔心中學校區中設立大學校舍會有形象問題,設施亦未必足夠應付。」
他指大學教育需要多種硬件配套,例如要設有二十四小時冷氣開放的場地,供學生進行學習及研究。宿舍亦是另一個難題,現時校方構思借用明愛旗下賓館作大學宿舍,但賓館地點遠離校舍,學生上課交通十分不便。

教職員的招聘是另一大難題。關教授指出,一般大學教授作研究的最佳時期為三十五至五十歲,這段期間是研究人員的「黃金時期」,為學院最理想的招攬人選,以關教授自身經驗為例,「大約三十五歲開始,我就知道我自己最適合既研究方向」。

然而,處於這段黃金時期的教授炙手可熱,面對資源充足及福利優厚的八大資助專上院校競爭,學院無法給予同等福利,難以挽留人才。

幸而,現時八大專上院校政策要求教授年滿六十歲以後便要退休,而當中不少仍然有心有力,而且具有相當經驗及實力,並願意繼續投身教研工作,令學院仍然有望招攬教研人才。

關教授希望學院能盡快升格為大學,他指出,香港不同於英美等地,大學與學院的聲譽差天共地,越早升格為大學便可以吸引更多學生及資源,從而增加循環效果,促進大學整體發展。關教授自己曾就讀耶穌會大學,非常欣賞耶穌會的自由教育,相信未來雙方有不少合作空間。

下一篇:耶穌會:百年經驗 自由通識 作育全球

相關專題:

天主教大專:傳統?過氣?孰利孰弊? —專訪聖神研究中心執行長林瑞琪博士

後記:香港天主教大學—需要?值得?可行?

荊棘滿途 望風而起  —細看香港天主教大學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