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得中學那時,有一次復活假後的早會中有信仰分享,講者叫我們作基督徒的,要向身邊的人傳報耶穌復活這喜訊。當晚我收到一個不太熟的同學一段臉書訊息:「耶穌復活左啦,你知唔知呀?」我頓時啼笑皆非。
Hard sell 行不通
當時我是相對冷淡的教友,身邊的同學可能以為我沒有信仰;這種嘗試福傳的意識實在勇氣可嘉,但要是我真是非教友的話,我大概也會絲毫不感受落。事實上,為一般沒有宗教信仰的大眾,一些耳熟能詳的聖經故事、聖詩,他們常常會聽到。也就是說,他們對耶穌、教會的訊息是覺察到的,可是,為何現時基督徒的比例仍是那麼少?
我們的福傳,有時也跟我這位同學相似。現時的福傳工作,往往流於街頭派綿羊咭、問人對天主教信仰有沒有興趣;做過這些工作的大都知道,路人往往直行直過,甚至刻意迴避。有時我們會跟人宣講聖經、各個耶穌的事蹟,但為對聖經價值不甚認識的人,又能理解多少呢?一位沒有信仰的中學跟我說過,縱使他六年聖經課中聽了不少聖經知識,但他仍覺得為自己沒有意義,因為不明白這些故事為人的生活有甚麼含義。
我們慣常的福傳方式,就是把訊息宣揚開去,傳達至越多人越好。這在從前的社會,曾經是很有效。可是,為現代的大眾來說,這種只靠宣講的方式已經無甚效果,更甚或惹人反感。那麼,我們該如何履行這在領洗一刻就獲得了的使命呢?我們可參考教會的傳教主保,聖女小德蘭。

福傳就是展現愛
她「貴為」傳教主保,但如果照字面解釋(就是使非信徒入教)的話,她的福傳功績近乎零。她本想到遠東傳教,可是體弱多病,只能在隱修院中生活,接觸的人就只有修院內的修女們。那為何她會成為了傳教主保呢?因為她對人和對天主充滿愛,也常懷基督精神,關注他人的心靈需要。她對人的愛和關懷,在她一舉手、一投足中,都表達了出來。她對身邊的人常懷喜樂,面帶微笑,事事忍耐。
在她的修院中,有一位修女因舉止怪異,其他修女都不欲親近,惟獨是小德蘭仍然常對她微笑、忍讓,讓這位修女感受到了愛。那修女在修院中飽歷疏離之感,但小德蘭對她所展現的愛,也許就使看不見耶穌的愛的那位修女重新親近耶穌了。這與福傳精神(使人們藉著加入教會親近耶穌)同出一轍!這就是耶穌在最後晚餐時教導我們的福傳之道:「如果你們之間彼此相親相愛,世人因此就可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若13:35)
言行要肖似基督
在現今的社會中,人們普遍物質生活富裕,也有更高的教育程度,因此容易安於物質的享樂,對固有的價值觀也更為執著。然而人們的精神生活,因為人際關係的爾虞我詐,和生活上的負面情緒,而嚴重匱乏,也只懂尋求更多的物質享樂來短暫蓋過這痛苦。為這些人,若是他們看見我們作為基督徒的,待人卻是懷著猜忌、嫉妒,心中沒有喜樂,他們就算知道了耶穌的訊息,也會覺得信仰對生活沒有幫助,因為他們會覺得這些信徒,跟一般人待人的態度根本沒有甚麼分別,自然不會覺得信教為他有甚麼幫助。又或者他們來到堂區,看到了人們之間充滿是非,他們還會留下來嗎?
反之,若是身邊的人見到我們常懷喜樂、待人友善、真誠待人、關懷他們的心靈,他們縱可能對信仰認知不多,也會想知道究竟為何這信仰能改變人們的心靈。在我堂區有一個「送暖行動」,其中有探訪一位居於劏房內的獨居老人。在探訪過程中,我們完全沒有談及教會、信仰,而是關懷婆婆她的生活、家人等等。開始一年後的一次探訪中,她說:「你們教會的人真好,常常都笑,又來陪婆婆談天。耶穌真好。」
雖然她對信理仍是沒有認識,而且年老腳痛,不能到堂區去參與彌撒,但她對信仰的接受,正正是因為我們所展現的愛和關懷,把基督悄悄地帶給了她,為她孤獨和貧窮的生活添上靈性的滋養。這種關懷,是基督精神的一種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對別人心靈上的需要更加關心,在人們得罪我們時懷更大的忍耐和寛恕,將耶穌的教導融入在我們生活之中。這樣,我們甚至不需作太多的宣講,也能讓我們身邊的人認識信仰的精神,吸引他們走向基督。
關心社會 關懷弱小
「對一切人,我就成為一切,為的是總要救些人。」(格前9:22),這是聖保祿宗徒的福傳精神:鑑察不同地方世人的各種需要,再為他們的這些獨特的需要,懷著基督的愛服務他們,使他們對信仰產生興趣。除了生活上待人良善外,我們作為天主教徒的社會參與也將這精神體現出來。例如南韓的教會,在八十年代積極參與民主運動,時常為捍衛公義和人權而發聲,故人們對教會的印象的良好,為教會帶來不少新教友。
換在現在的香港,當我們的人權和自由逐漸被蠶食的時候,若我們更勇敢地懷著基督精神(就是透過爭取社會公義,關顧貧病弱小者)走出來發聲,人們必定看見我們基督徒對人們的關心而願意認識教會。

_Cathedral%2B1.jpg)
事實上,只要我們在生活大小事上,皆懷著基督的愛待身邊的人,他們獲得我們的關愛,早晚也會覺察到這愛的因由,就是在信靠耶穌的行動之中,為我們帶來的喜樂。
在現今的香港社會,福傳工作尤其重要,因為真正懷著基督精神的人除了勇於對抗不義,更能在絕望的時候繼續持守希望而前進。
簡單來說,基督徒就是我們香港社會最需要的、最精良的抗爭者。
願我們都常在生活中以愛待人,把耶穌基督的福音無聲地傳給身邊的所有人,為建設地上天國而努力。
Jeremy
編按:圖片及描述為編輯所加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