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暉焦點】聯會已完成歷史任務?

【曙暉焦點】聯會已完成歷史任務?

文:天主教大專聯會會長 林覺浩

(按:題為編輯所加,原為「大專青年牧民與天主教大專聯會的存在價值」)

因為近日天主教大專聯會(下稱「聯會」)被要求搬遷一事,不同人都開始重新提起大專青年牧民及當中衍生的問題。有些人覺得這件事與大專青年牧民有很大的關係,亦有人覺得這只是單純教區團體互相遷就的事件。這事件引起很多的討論,我在此聚焦於青年牧民的議題,客觀地討論近年大專青年牧民上出現了甚麼問題及其與聯會之關係。

 

10572218_1459784070957112_2194412161723921139_o
各院校同學及聯會幹事均時常在天主教大專聯會會址舉辦活動及舉行會議。

 

說起青年牧民,教區對此曾有會議文獻描述教會對青少年牧靈工作上的情況。我翻查了天主教香港教區關於青少年牧民的一些正式文獻或評論,找到天主教香港教區於二零零零年刊出的「天主教香港教區教區會議第二組-青少年牧民第二草案」(下稱「青少年牧民草案」,如有更新會議文件敬請不吝賜教)。當時這份草案描述教區在青年牧民上遇到的困難、現象、青少年個人需要等,都挺細緻及準確。草案內容包括描述教會對青少年牧靈工作的指示,包括「青年牧靈工作是教會優先的工作」、「青年不單是關懷的對象……(更)要成為福傳工作的主角」。此外,該草案也有提到大概發展的方向:「人格成熟:十誡的精神,福音中愛的誡命」、「紮根信仰:藉生活聖言,認識信理和教義,幫助青少年尋找天主」、「自我實現: 引導青少年回應上主的召喚,作生命的計劃(聖事)」、「見證信仰: 關心社會、傳揚福音」、「領袖培訓: 有系統的課程以培養青少年事工上的領袖」。

 「目前八間大學都非天主教,天主教同學會的地位與其他學會一視同仁,公教教育完全失去優勢;資源方面,比較天主教中學提供的支援相差甚遠,大專院校的教友學生必須自發地組織宗教活動以及靈性培育,尤其在福傳活動方面,必須具備高度的使命感。」

然而,大家多數只廣泛地看教區在青年牧民的工作,而甚少將青年牧民分拆成不同年齡階層來看,包括中學時期、大專時期、在職時期等。雖然青年可概括定為18歲至35歲的教友,但不要忘記每個年齡層在牧民上都各有不同的需要,每個年齡組別的需要皆需被重視。另外,當談起教區的青年牧民的工作,大家很多時都可能馬上聯想起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或者堂區的青年團體,想起亞青、世青等活動。但是,公教青年──尤其是大專公教徒──的牧民需要,是否只限於這些機構或者活動?

 

事實上,大專信徒處於一個充滿衝擊、誘惑的環境,往往容易離開教會,需要特別關顧。有關大專信徒流失的情況,香港大學心理學系許志超教授等研究團隊開展的「華人信念發展研究」曾對此作出研究,並撰寫〈離開信仰和離開教會的一些前因〉的調查結果。雖然其調查主要針對基督教的大專信徒,但其情況亦與大專公教徒相似,值得我們參照。調查顯示,已經大學畢業的信徒,離開信仰的比例僅1.6%,遠低於全日制大學生離開信仰率(11%),甚至較其他未唸過大學的人(2.63%)低;這說明若假使大學生基督徒在衝擊最厲害的大學四年間仍能持守信仰,畢業後的信仰穩妥度便跟其他人相差不多。報告亦認為,教會致力於培育和輔導正唸大學以及即將進入大學的年輕信徒的工作,是何等的迫切及具戰略性。此外,報告提出學生除了一些個人的因素外,他們所處的教會也是離開信仰和教會的影響因素。部份人亦認為教會宣講的信息與生活脫節,又感到教會過於重視主觀感覺及教義規條。

 已經大學畢業的信徒,離開信仰的比例僅1.6%,遠低於全日制大學生離開信仰率(11%)

當我們深入思考有關大專天主教徒的情況時,就不難發現情況與上述情況有些類近。不少原來自天主教中學或自己原本有天主教信仰的同學,在進入大學後因為各種價值觀的衝擊以及缺乏基督信仰氛圍的環境,沒有再恆常去有宗教性質的天主教團體聚會,慢慢就與教會愈來愈疏離。當這個情況繼續惡化的時候,這批大專信徒自然就會流失。這一群特別容易迷失的信友,需要的是度身訂造的培育,方能維持他們的信仰,並提升他們的信仰生活,而院校中的天主教同學會,正能為他們提供充滿公教文化的環境,與其他大專信徒同行,共同深化信仰。

 

天主教同學會為會員舉辦不同的活動,如彌撒、朝聖、工作坊等
天主教同學會為會員舉辦不同的活動,如彌撒、朝聖、工作坊等

然而,大專院校天主教同學會的情況,卻有所不足;這情況在上面提到的「青少年牧民草案」亦有描述,看似至今都十分適用,例如「目前八間大學都非天主教,天主教同學會的地位與其他學會一視同仁,公教教育完全失去優勢;資源方面,比較天主教中學提供的支援相差甚遠,大專院校的教友學生必須自發地組織宗教活動以及靈性培育,尤其在福傳活動方面,必須具備高度的使命感。」、「事實上,天主教大專聯會現有十二間大專院校為會員,然而部分院校天主教同學會並不活躍。」。

 

在天主教同學會幹事及其培育的層面上,「青少年牧民草案」亦有提及一些困難:「令人憂慮的是,越來越少學生願意成為幹事,甚至出現幹事層真空期,令大專院校公教活動的發展停滯不前」、「牧民工作者對天主教同學會的支援不足,聯會欠缺資源聘請更多牧民助理,教區亦難以提供足夠的培育。」、「從教區層面,仍欠缺一位全職負責大專青年牧民的神職人員;除兩位大專牧民工作者外,教區在其他方面的援助並不足夠。大專院校的公教青年一般感受不到教會的重視,而事實上,教區亦欠缺專為大專生而設的活動。」

 聯會可說是全港唯一專注於大專青年牧民的公教聯合團體。

如果讀者曾經是,或現在是天主教同學會或聯會的幹事,相信對以上描述的情況都可能感到很有共鳴。可是,要注意的是,這份文件已是十多年前出版,為何當時的情況與現在仍感相似?這情況除了歸因於公教同學不主動踴躍參與天主教同學會的活動,教區對各天主教同學會的支援、資助及宣傳等又可有改善的空間?

 

事實上,除了各院校天主教同學會外,聯會的大專牧民工作上亦值得關注。天主教同學會是聯會的基石,如果天主教同學會不能運作得好,聯會也同樣會衰落。從狹義上來說,聯會可說是全港唯一專注於大專青年牧民的公教聯合團體。如果聯會的功能因着不同的因素及限制而被削弱,甚至需要解散時,教區的大專青年牧民工作便會變得更為繁複和棘手。反之,若聯合起全港十三間大專院校天主教同學會的聯會能成功聯繫並培育各大院校的公教青年,教會對大專青年的培育便更為有效。有人會說,天主教同學會沒有了聯會也可獨立運作,但現實是,部分院校天主教同學會的人數不多,需要聯會的協調和其他更大規模的院校Katso透過聯會的網絡去支持,方能一直維持。因此,聯會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聯會對大專青年牧民起著關鍵的作用,有著獨特的價值。

 這一群特別容易迷失的信友,需要的是度身訂造的培育。

聯會除了團結及凝聚十三間院校的天主教同學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鼓勵同學關心社會、幫助弱勢社群,透過參與學生運動去爭取基本的權利。這亦與剛才提及過的教區青年牧民的其中一個方向──「見證信仰: 關心社會、傳揚福音」不謀而合。聯會一直在培育及鼓勵公教大專同學關心社會的工作上付出不少心力。聯會與院校天主教同學會的不同之處,是天主教同學會有多樣化的靈修活動,而聯會則側重於信仰中關社部分的培育。

 

在雨傘運動中,聯會同學在立法會外設置祈禱區
在雨傘運動中,聯會同學在立法會外設置祈禱區

近這十年,聯會同學仍積極參與各項社會事務,加入論政團體及聯席會議;其價值就是在於為大專信徒建立一個聯合的團體,去凝聚他們參與社會運動,為社會不公義的事情發聲;這是聯會的獨特之處。例如,聯會在早前的雨傘運動中曾聯合過不少天主教同學會的同學去採取行動,如在主日時在全港十多間堂區派發單張,向教友解釋雨傘運動的意義及鼓勵教友關心和支持這事。聯會同學當時亦曾擺放街站呼籲途人支持這場運動及派發刊物。在罷課期間,聯會亦有舉辦研討會向同學解釋社會行動與教友的關係及罷課的意義。在不同的社會事件上,聯會均會以不同的方式,如聲明或宣傳單張等,向公眾及教友表達大專天主教徒的立場,解釋其教理基礎及鼓勵教友參與有關行動。以上不同類型的行動都旨在將教會的社會訓導推廣開去,讓同學、教友以言以行實踐出來。而且,這些經驗及社會訓導中涉及的教理是其他年齡層的青年牧民工作少有特別接觸。聯會的同學其實一直在服務教會,傳揚教會關心社會的意識。

有人會說,天主教同學會沒有了聯會也可獨立運作,但部分院校需要聯會的協調和其他更大規模的院校Katso透過聯會的網絡去支持。聯會對大專青年牧民起著關鍵的作用,有著獨特的價值。

然而,聯會確實地面對著各層面上的問題,這些情況都值得去探討。首先,幹事會近十年也有好幾年缺莊,同學們對聯會的歸屬感及參與度也有往下的趨勢。客觀地看,聯會的同學與幾十年前的聯會同學已經非常不同。現今的同學並不像以前的同學般站在社會運動的前線。雖然現在他們都會舉辦不同類型的培育活動去鼓勵同學關心社會,但已不像以前般對聯會的關社活動那麼熱衷。即使大專院校中有非常熱衷於參與社會運動的公教同學,他們多寧願選擇其他的平台(例如院校的學生會)去參與社運,而非聯會。我不能完全評論這種改變是好是壞,只能說聯會的角色因着客觀環境而改變。我相信,各院校公教同學對聯會的歸屬感每況愈下的現象,是能夠改善的,但這需要教區在不同資源上的支持,如大專牧民的人材培訓等。令大專天主教徒重新凝聚一起,是一件百利而無一害的事。

 

財政上的狀況,也是現時聯會面對的問題之一。在聯會中活躍的同學們可能知道,聯會所獲的財政支援十分有限。每一年,聯會幹事會,或是其他委員會,在舉辦活動前都要煩惱如何籌得足夠的金錢,去年聯會更曾因財政出現問題而需要花很多時間在籌款工作上。 聯會雖說是一個學生自主的團體,理應「自己財政自己理」,但聯會亦是教區轄下的公教信徒善會之一,它不是一個完全獨立於教區的團體。聯會是由一群為教會服務的同學組成,若他們需獨立面對財政的問題,甚或要為會址的問題而扯破頭皮,就犧牲了在培育公教信徒、關心社會的行動上所能付出的心力,相信這並非我們的教會所樂見的。

 這份文件已是十多年前出版,為何當時的情況與現在仍感相似?

除此以外,聯會培育工作的人力資源也是一大挑戰。教區為大專公教青年安排了神師及聘請牧工來協助同學,他們為聯會及天主教同學會都用心用力。然而,過往的神師們多要負責其他教區的職務,不能專心負責大專牧民的事務。至於牧民工作者(牧工)的工作量,亦有不合理的地方。一至兩位牧工,就要負責起聯會及十三間大專院校的天主教同學會的牧民工作。十多年前的教會報告中所提出的人手不足問題,今天依然如故,以至他們為聯會的付出有時亦未能達致相應的成果。若教區能增加投放在培養大專牧民工作者的資源,這些情況想必會有所改善。

 

 

有些人或會覺得公教學生運動已經過時,我卻堅信不是。我選擇參與聯會幹事會的工作,亦是因為我知道有不少大專天主教徒關心社會,而聯會可凝聚這群同學去參與學運和社運。部份同學可能覺得在那麼多的困境之下,要「拯救聯會」、令同學對聯會重建歸屬感,方法是解散聯會,再讓各天主教同學會重新一起建立一個新的聯合組織。這方法,或許真的可以重新凝聚大專天主教徒,卻也可能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更關鍵的是,教區是否願意投放更多資源去鼓勵同學關心社會,甚至參與社運。我希望教區能更加關注聯會的工作及困難,在聯會有需要時能提供更多的支援,去支持大專牧民的發展,這也是對聯會在大專青年牧民上工的一種肯定。


聯會在最初組成的時候是一個單純的聯誼組織。在現在客觀的環境下,聯會該回到最初的模樣,還是繼續積極秉承其現在的核心精神「Option for the poor」(愛貧為先)去關心社會?這可能要留待同學選擇。不論如何,我切願聯會能不受實務運作上的限制所掣肘,而能更有效地為同學、為教會、為天主服務。

About 林覺浩 5 Articles
林覺浩,香港天主教大專聯會會長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