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出來?】(三)無性行為就無問題?專訪短暫的牧民小組

同性戀問題在天主教會內基本上會避免提及, 更別說深入探討,教會又怎樣回應這些指控呢?

 

教會點睇?

天主教香港教區為牧養教會內同志教友,於2013年12月成立「天主教香港教區關顧同性吸引人士牧民小組」,但主教公署於二○一五年十一月十六日表示會重組教區婚姻及家庭牧民委員會,天主教香港教區關顧同性吸引人士牧民小組亦隨即解散。在這短短兩年的歷史中,我們找到他們也談談同性戀教友。(編按:訪問於二○一五年年中進行)

小組指,教會希望成為人和天主間的橋樑,所有人都能透過教會找到天主,有見教會在同性吸引弟兄姊妹眼中竟成了一道牆,阻礙他們找到天主,於是成立小組,希望這群迷失的教友可以如其他教友般找到天主的國。

同性吸引≠同性戀

採訪當日,受訪的小組代表Peter糾正記者對小組的名稱的稱呼,他說他們是「同性吸引人士」牧民小組,不是「同性戀人士」,強調「Gay」及「Homosexuel」是不一樣,「Homosexuel」的傾向是教會尊重,但「Gay」的生活方式天主教不接受。

小組指,其中一類支援同性吸引人士的組織是Gay affirmative的,這些組織肯定同性戀人士的生活模式,變相助長同性性行為及同性同居,而這是有違教會訓導的,倒如Dignity,New Ways Ministry(上文所提及的組織)等,他們的理念、他們的輔導方式和教會是相違背的。

「Gay affirmative組織最大的問題是,他們會使同性戀者認為同性戀行為是沒有問題的,間接鼓勵了這種生活方式。很多時他們在相關議題上的言論亦和教會官方立場不一樣。」

他認為同志議題要分開兩個層面去看,一個層面是整個同性戀運動層面,從法例著手改變社會,肯定Gay的生活方式;另一個層面則是個人層面,天主教會認為每一個人都是有價值的,每一個人都應該享有尊嚴,不論任何年紀,任何性別,是否殘疾,「人的價值不會因為做了某些事,某些行為就改變,任何性傾向的人都可以成聖。」

人有自制力

小組指,如果有科學發現指同性吸引現象是先天,天主教會一定會尊重科學發現,這不是教會說了說的,「但生理學方面的說法是暫時仍未找到Gay Gene(同性戀基因),再進一步說,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有選擇的自由,可以選擇自由的行為,有些東西,如性傾向,不能改,亦不應改,但行為和生活方式是可以選擇的。」

人是有自制力的,天主不會叫人做他不可能做到的事,小組認為教會所有訓導都是人可能做到的,只是人有選擇,可以自己決定做與不做。貞潔是對所有人的要求,所有性傾向,任何年紀的人都應該貞潔,這不是教會針對同性傾向人士。

他舉例指,一個結了婚的男人,亦極有可能對妻子以外的女性有互相吸引現象,但這不代表他一定會有相關行為,因此有同性傾向不等於一定要有同性行為。「行為會塑造一個人,某些行為會使一個人遠離天主,使人變得不圓滿,這是教會所不鼓勵的。」小組發言人Peter 說。

 

貞潔=無性行為;禁慾=無性行為,但貞潔≠禁慾?

同志小組的牧民對象,主要是那些願意過貞潔生活,不進行性行為的同性吸引人士,小組深信,必定有部分是迷失了,過著Gay生活方式同性戀者,內心其實想過合乎天主旨意的生活,變成同性吸引人士(Homosexual)而非同性戀人士(Gay),同性傾向肯定為當中一些人的生活帶來困擾。

牧民小組期望同性吸引人士不要有性行為,Peter解釋指,要求沒有性行為不等於要求禁慾,教會所期許的是貞潔,而貞潔和禁慾「完全不一樣」,又以司鐸的宣誓是所許的貞潔願舉例,指教會也沒有要求司鐸禁慾,因為禁慾違反人性,貞潔則不是,是人透過與天主修好,獲得力量,不斷戰勝自己,度聖善的生活。

Peter強調,改變的是生活方式,是幫助跌倒的弟兄姊妹,從不貞潔變成貞潔,強調絕非改變性傾向,「有些人或會想改變性傾向,但天主教會絕不會鼓勵改變性傾向的,我們不會如部份基督教會鼓勵同性戀人士做相關改變性傾向治療。」

雖不鼓勵治療性傾向,但小組會轉介心理醫生予想改變性傾向的弟兄姊妹,「(改變性傾向)這不是我們的工作,這是心理醫生的工作,我們亦不會鼓勵他這樣做,而往往很難改變成功。會轉介一些心理醫生,一些天主教背景,或認同天主教理念的醫生。」

「歧視確實有」

小組認同教會內有對同性戀人士及同性吸引人士有歧視,他們指,教會同性戀議題不是那麼多人認識,確實有不合理的地方,部分人有時對人不尊重,「歧視確實有,死基佬,死基婆之類的稱呼,對人不尊重,這是教會反對的。」

小組承認教會內有歧視,但對外界指天主教會「恐同」,小組則不認同,「教區內有教友害怕同性戀運動沖擊下一代,於是產生抗拒,這不是恐同,要看你怎定義恐同,如果出於不理解同性傾向而恐懼,這個確實有,莫說一般教友,神父也是。」

小組指同性傾向是一回事,同性戀行為又是另一回事,天主教會絕對尊重同性吸引人士,但如果有同性吸引人士與同性同居,有同性性行為行為,那他們就不只是Homosexual,而是Gay,教友有言論自由,有權因著教會訓導不贊同「Gay」的生活方式,「若這些教友被標籤為恐同,這個我絕對不認同,教友應該跟隨教會訓導,這點需要被尊重」,Peter說。

神父也不認識議題 部分不願合作

牧民小組主要做培育工作,他們會去不同教會機構、善會、各教會委員會等舉行講座,解釋同性吸引現象,同性戀問題等相關議題,教會牧養,如何關心他們。

Peter婉轉指出部分神父不合作,教育工作極難在各堂區順利推行,「堂區始終神父管理所有事務,我們亦寄了很多單張去不同堂區,宣傳介紹小組,但會否擺放是神父決定的。」小組希望神父對呢個問題有敏銳性,不懂處理可以轉介,「不要當問題不存在,或者只是說教式,這個不是牧養。」

「如果神父教友有錯,那他就必須受教育,我們有責任糾正錯誤觀念,教會訓導指不可以有不合理,每個人都要尊重,取笑、辱罵、污衊、抹黑同性戀者,不應該是任何天主教徒的行為」,若知道有神父有類似情況,會有技巧地向其指出。

「如果神父公開在講道台取笑同性戀者,這個一定違反教理。如果我聽到有類似事件,我也會私底下聯絡該神父,總不能公開指責,否則不尊重神父也是不行。」

不過小組亦十分理解司鐸對問題認知不足,「其實很多神父都不理解,修院的培育,對這方面亦不特別注重,一般神父能有多少了解?」

他之後又重申教會不反對同性吸引人士,但反對同性戀行為,同性吸引人士若有性行為則違反天主旨意,「如果神父在台上說,同性戀行為違反天主的意思,則這個一定不是恐同,他有責任講出天主對人的要求。」

教會絕無說過Gay會下地獄

小組指,教會不是針對同性戀,所有議題,教會都是採用這種立場的,例如,老闆刻扣工資、離婚、再婚等所有問題,Peter說,教會堅決反對刻扣工資行為,反對離婚行為,而不是反對離婚人士,反對無良老闆,所有人都是天主的子女,「我們看整個人,行為只是其中一部分」,Peter說。

小組指如果是家庭價值方面的議題,天主教會一定要堅守,同姓婚姻,就算換個名字,變成公民結合,也是確確實實在侵蝕家庭議題。「同性結合其實所有婚姻的內容都有齊,那與婚姻有何分別?」

「天主教會亦絕對沒有說過過gay lifestyle 的人會下地獄,這是誤解」,Peter指,教會譴責的是Gay lifestyle,是同性戀運動,而不是過Gay lifestyle的人本身,一個人與天主間的關係,世上無人可以論斷。」

家教組與我們完全無關

小組的工作是牧養,雖然亦有關注家庭價值議題,但小組本身很小提及,「我們必須澄清,反對立法是堂區家庭價值關注組。堂區家庭價值關值組與我們完全無關,那是部分教友自行發動的組織,嚴格來講這個組織不是正式教會組織。為什麼會給其他人印象我們很強力反對?」

「這是他們自身的問題,他們有他們的立場。但我們是講牧養,沒有立場」,小組解釋,可能有時堂區辦相關議題活動時,覺得反正是講同性戀,不如家庭價值關注組與牧民小組一起講,不用分開講,於是同時邀請兩方,才給人印象他們和堂區家庭價值關值組緊密合作,理念一致,其實絕無其事。

「如果你問我(性傾向歧視法)立場,當然我們不贊同,這是教會立場,但我們從來沒有高調反對,小組的存在不是打壓或抹黑,我們是牧養。」

明光社部分理念過份激進

另外,當時小組亦強調與明光社會合作,他指基督教有部份人十分相信借靠神的大神能一定可以改變性傾向,這些看法過份激進,違反天主教教義,違反人性,他不敢苟同,「大家有交流,但他們中有些理念我們也不認同……如果有人覺得我們是『拗直』,抗拒同性戀,這個絕對無。」

小組一直被外界覺得是天主教版的性傾向治療小組,是因為小組顧問包括明光社的康醫生,Peter表示他也不知道為什麼康醫生會成為小組顧問「人選方面要問教區,這不是我決定的」,他猜測教區找康醫生,是因為他是精神科醫生,這方面亦有經驗,「但他只是顧問,他的意見只是參考,小組最終是隸屬湯主教。」

 

小組牧養的同性吸引人士或同性戀人士情況不盡相同

「部分人不知自己想怎樣;亦有部分都覺得這種行為(同性性行為)有問題,有時會後悔;亦有人覺得無問題,但也想聽教會意見;亦有部份人不知道這種行為危險,我們亦會從醫學角度提供意見。例如吳敏侖醫生,他不贊成肛交」,但他強調倫理是只是一部分,不是全部,「無理由一見面便拿教理給他們看。」

【永遠不出來?】天主教同志教友眼中的教會系列(一)
CATHOLIC.02.FB.COVER
永遠不出來?天主教同志教友眼中的教會系列(二):划到深處

3 Comments

  1. 想問問這文章有否經過神師確認其內容與信仰沒有衝突?因為剛略看一下已發現有不少地方有所保留,例如過 gay lifestyle (我想這 gay lifestyle 指有同性性行為?)不會下地獄?這肯定是錯的,因為教理清楚指出任何婚外/婚前性行爲都是犯了第六戒,靈魂有大罪如果在死時也沒悔意是肯定下地獄的。花地瑪聖母也指出反貞潔的罪比其他所有罪令更多人下地獄。另想請教如何不在禁慾下能持守貞潔?

  2. 我們之所以是人而不是走獸,皆因我們有自由意志,一個可與天主交流的靈魂。我們的軟弱迷失,往往是出自無知,特別是對真正的自己一無所知,被「感覺良好」、朋輩影響力及缺乏安全感等因素蒙蔽了分辨的能力,結果不斷做出損害自己尊嚴的選擇、行動。管他是男是女、被同性或異性吸引,只要我們能做至善的選擇,活出天主創造的這個獨特的我的使命,這份完滿,縱使要經過無數的掙扎和痛苦,會讓人讚嘆不已!祝願這些有同性戀傾向的弟兄姊妹,能真正找到真我。活出耶穌是主的生命,一個真正自由的生命!

  3. 在(中文)用词上故意以所谓“同性吸引人士”来误导,拒绝承认相关个人同性恋者的身份,本身就是在抹杀事实、剥夺人性——谈不上“关顾”,而是一样在不尊重、抹黑同性恋者。祝愿那些有“反同性恋(行为)-倾向”的、“被吸引着反对同性恋”的人士,早日真正找到耶稣。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