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委會改革草案-關唔關我事?|Prisca Ho

文:Prisca Ho

剛剛看到屈穎妍小姐《議會瘟疫》一文,指出梁家騮議員早前對於《2016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提出的十一萬項修訂為「議會的破壞病毒」。實際上,如果這個方案通過,香港每一個人,只要是會看醫生的,都會受到影響。這個所謂的病毒,實是對於市民福祉的一個力挽狂瀾之舉。
醫委會現行的組成為28人,是次的改革草案「4+0」中,政府希望加4位委任的業外人士至總人數32 人。
以下有兩個重點問題需要大家留意:
1. 為什麼要增加業外人士?
這是因為想增加認受性-就是防止「醫醫相衛」。增加的業外人士三人為病人組織代表,餘下1名代表則會來自消費者權益界,全部四人經提名後交由行政長官委任。梁家騮議員對此提出所謂「6+6」方案,意思是委任與選舉產生的委員同時會增加6個。所以,業外人士會加做(4+6)/(28+12 )=1/4,業外:業界人士為1:3的比例,國際上算是能夠增加委員會的認受性,可是政府不接納這個建議。醫學界並不反對增加業外人士這個改革的。

2. 那麼,有什麼問題?醫委會

原本委任與選舉產生的委員數目各為14人,意思是比例為1:1,大概能夠避免政府強行通過某些方案。若是增加4位通過委任產生委員,將失去此平衡。即使是政府後來提出的「4+2-2」方案也因醫專選舉產生的兩席選舉方法不明,未能確保能夠維持委任與選舉為1:1的比例。如果這個醫委會改革草案通過,將會失去這個平衡,到時醫委會只會變成特首既橡皮圖章。政府其實並不應與市民福祉對立,但當我們每年流感高峰期都看到「急症室爆棚」的新聞時政府仍然什麼也不做,是否「急市民所急」,顯而易見。通過草案後其中一個問題,就是很大機會會大量引入海外醫生,影響香港醫療質素。
有見公營系統醫療人手不足問題,政府歸咎於香港醫生數目不足,所以提出需要降低執業試門檻,讓更多海外醫生來香港執業。這不排除有政治考慮,讓大陸的醫生能夠更容易來港職業,不過這個則無從稽考了。可是,實際上香港並不存在醫生不足這個問題,只是不少轉到私營系統執業,以致公立醫院人手不足。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向醫療系統投放更多資源挽留醫生於公營系統執業,但絕對不應調整執業試的合格率,因為這樣會影響醫療質素。合格率偏低的問題並不是因為本地醫生怕自己的工作會被海外醫生取替,而是因為考試語言、海外醫生不熟悉香港風土病等等。

香港醫學會將於明日下午二時至八時於立法會廣場靜坐抗議,希望各位能夠參與,共同捍衛香港醫療質素。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